959网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前沿 > 正文

2015医用新材料与3D打印论坛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5-12-27 21:59:47 人气: 标签:生命科学前沿论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目前担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所主任、数字医学临床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3D打印技术临床研发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研究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主任及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理事长。并任医用生物力学和临床骨科主编,中华创伤外科英文版副主编。

  戴尅戎院士通过医学与工程学、生物学、材料学的交叉合作,以及临床与基础结合的研究,研发新型骨科植入物和新技术,并积极推动科研的和临床应用,对骨科康复、人工关节与骨再生等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技术的发展有所贡献。

  工程院院士 ,中国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渐进结构优化法创始人。现任皇家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创新结构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土木、及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

  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后,谢亿民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钟万勰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考取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金,经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推荐赴英国跟随O.C.Zienkiewicz(辛克维奇)大师攻读博士学位(辛克维奇是有限元方法之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及国际计算力学协会首任)。1991年,谢亿民受聘担任悉尼大学航空系研究员兼任有限元分析研究中心首任经理。1992年,谢亿民和Steven率先提出渐进结构优化法,在国际结构优化设计领域造成了深远影响。谢亿民和Steven于1993年发表在国际期刊Computers & Structures上的一篇论文至今已经被SCI期刊引用500多次,Google Scholar引用近1000次,是世界结构优化领域所有文献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几名之一。谢亿民和Steven于1997年由世界著名出版社Springer-Verlag 出版的专著《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成为渐进结构优化领域最权威的著作,至今已被Google Scholar引用了680多次。

  作为结构优化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和渐进结构优化法的创始人之一,谢亿民教授曾被多家国际著名工程公司(如波音公司等) 特聘为高级技术顾问,为他们提供新颖结构设计及优化方面的技术支持。

  2011年,谢亿民教授当选工程院院士,成为皇家理工大学的第三位工程院院士。他于2013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整复外科研究所所长、组织工程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两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1954年5月出生,中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197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系,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考取博士,师从我国整形外科元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199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美国整形外科基金会二个资助名额的其中之一,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攻组织工程学。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整复外科研究所所长、组织工程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两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国际亚太地区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国际整形外科与美容外科联盟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2005-20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外科植入物标委会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任Tissue Engineering和Biomaterial副主编,及PRS等10余本国外SCI期刊编委;任《中华整形外科》、《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主编,及《中华外科》等10余本国内核心期刊编委。

  教授,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工业大学3D打印专家组副总工程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理事。《激光与光电学进展》编委,国际光学学会SPIE会员(会员号:00664755)。1986年,1989年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分别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1年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1-6月在Ravensburg从事合作研究,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做访问学者。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委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80余篇。申报专利18项(10项获得授权),获得软件著作6项,获第16届全国发明展金1项。

  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纳米生物材料和医学3D打印技术的基础及研究,通过将纳米技术与3D打印技术结合,制备了多种新型纳米-水凝胶复合物,并将其用于肿瘤等疾病治疗研究。目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CS Nano, Nanoscale, Nanomediciene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的特邀审稿人。

  奥咨达董事总经理,主要从事国际、国内医疗器械认证咨询,擅长FDA、CE、CAMCAS、JPAL、TGA、ISO14971(YYT0316)的咨询和培训; 资深医疗器械国际认证专家、双学位;曾任GE健康医疗临床系统公司法规部经理;曾任Medline Industries, Inc (Shanghai) Ltd. 质量工程师;曾任上海川本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品管部经理;超过百家国际认证咨询和培训成功案例;熟练的英语授课能力,可全英文授课。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生物制造与微纳3D打印技术

  主要成就与任职:目前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Biomaterials (2篇), Small(2篇),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Acta Biomaterialia(4篇), Biobrication(3篇)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6篇,实现临床试验1例。2015年受邀担任国际期刊Bioprinting(筹办中)的编委;肝组织微血管系统3D打印工艺与装备研究于2014年被经济半小时频道报道;2013年获Biobrication期刊封面、“特色文章”与“亮点文章”,并入选该期刊年度宣传册;2012年获Small期刊封面;2011年度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2007年获国际Emerald出版商“Highly Commended Awards”。担任多种国际SCI期刊审稿人。

  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级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自2001年一直从事生物3D打印技术、BM技术、快速模具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将CAD/CAM技术引入生物3D打印领域,提出了生物CAD/CAM/3D打印综合成形方法,初步实现从CT/MRI到3D综合成形的无缝连接,研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权的生物3D打印综合成形系统,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项目,以及国家CIMS重点应用工程项目15项等。已出版著作4部,申请专利近30项,获得专利近20项,发表术论文17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90多篇。

  现任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08年获得“第一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2011年获邀成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近年来先后担任了基金委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负责人,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当前主要从事以核酸等生物大为基础的纳米结构组装及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针对大自组装中间相互作用的协同与调控这一根本问题,主要以核酸大及其杂化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和发展了多组分、多层次、响应性复杂体系的可控组装新方法,实现了多种基于核酸自组装的功能纳米器件和超材料的制备。

  已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引用1900多次。近五年来应邀在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30余次。应邀担任了国际知名Soft Matter 和ChemBioChem 顾问编委,Biointerphase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

  博士,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医学研究院兼职教授。本科毕业于大学高材料专业,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高材料系。 曾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从事医疗器械的检测工作。后留学荷兰,于1997年获荷兰Twente大学化工系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美国Ric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从事可吸收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后又在美国数个医疗器械公司和制药公司从事可吸收植入产品的研发。曾担任跨国生物制药公司Celgene公司的研发部总监, 负责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产品的研发。

  主要研究:15项发明专利,30余篇科研论文,主编的Tissue Regeneration: Where nanostructure Meets Biology 一书已由Scientific Publisher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 目前从事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可吸收血管支架的研发和产业化,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

  医学博士,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室主任。自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检验和研究工作。1996年-2001年在日本国立食品药品卫生研究所和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产业融合领域研究所从事生物材料的生物学评价研究和组织工程人工血管以及生物型人工肝的研究。2001年4月回国后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从事生物材料、无菌医疗器械,外科敷料、介入器械、植入器械、人工脏器、体外诊断试剂和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和检测工作。参加和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的课题研究13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3项,二等2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毕业于深圳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苏州大学MBA。一直从事激光技术的相关应用研究。曾经担任深圳光韵达激光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运营经理;2012年发起成立深圳大业激光成型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大业是国内3D打印应用技术的领先者。大业在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做过多方面的测试,和包括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广州体育学院、四川大学等单位有过多领域的合作。大业三维在模拟手术、牙科、骨科、手术辅助等多方面的3D打印尝试,是目前国内使用3D打印医疗应用案例较多的企业之一。

  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验中心主任(1982年大学医学中心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其中1991-1993年在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1995年在卫生部治疗品管理局工作(国际访问学者))现兼任亚洲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介入医学工程分会主任委员、组织工程分会顾问和干细胞分会委员。

  教授,博导。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仪器科学学院,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教授,美国爵硕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学会副理事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研究所副所长。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三维打印学会理事长。 2002年获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10年-2011年,美国Clemson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教授,

  201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2013年江苏省“333”工程第3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2012年江苏科技创业导师,获第十一届南京好市民,

  2013年担任江苏省三维打印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14年担任中国3D打印产业联盟顾问,南京三维打印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三维打印(亦称快速成型、增材制造等)。自1996年起一直从事三维打印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与应用工作,在数字化设计建模、数字微滴喷射成型、高性能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三维打印成型设备研发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与经验

  科研: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创新与(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江苏省科技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江苏省高技术攻关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11”工程项目、国家财政部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四部,获得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0余项。主持研发的多个三维打印成型系统、自动化装备等分别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江苏省青年科技创业大赛二等、全国青年科技博览会铜。获得2008、2014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2项。现担任Journal of MaterialsProcessing Technology、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的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计划函评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教授。北医大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特长:主刀2000例以上微创全膝置换(70%MIS-QS TKA,30% MIS- TKA)。主刀1000例以上ACL和PCL四骨道双束解剖重建(90%ACL双束,10%PCL双束),并进行个性化微创全膝置换和个性化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的相关研究和产品研究。

  主要任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委员; 第四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高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组专家;备战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APKASS委员和APKASS China 理事和教育委员会; 《中国矫形外科》第五届编委会关节镜与运动医学主编;《中华创伤骨科》、《中国运动医学》、《中国骨与关节外科》、《中国微创外科》、《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华关节外科》、《中国医药科学》编委、(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and Technology )AP-SMART和《Case Reports in Orthopedics》编委;Jurnal of Biomechanics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特约审稿人。

  主要:以第一作者或/和通信作者发表论著98篇(28篇SCI);作为课题负责人的在研国家级和部委级课题6项;发表文章98篇,其中SCI 28篇

  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军医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国家发改委组织工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血管组织工程中心及血管植入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人工血管中心主任。国家科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评审专家。 从事心血管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制定生物修复材料产品标准4项,率先构建了直径3-5mm能在体内皮化、预期可商业化应用于血液透析及缺血性疾病的小口径工程血管,通过中检所注册检验,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其他相关产品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近五年获得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10余项课题资助,获得企业课题3项。发表5分以上SCI论文10余篇,为Biomaterials等5个SCI审稿人。为2012年第九届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心血管组织工程专题会议并列,2010年第一届全国心血管再生医学与工程大会。关于人工血管的研究2011年中央台科教频道科技之光《人造血管》曾予以报道。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