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网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前沿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者热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贡献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10-11 21:20:20 人气: 标签:科学网做出的贡献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旗帜,是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学理层面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值得学界深入讨论。

  9月23—24日,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上,与会学者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共探共同体理论的渊源、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更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底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的很多观点紧密相连。”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举例说,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人是类存在物”思想、全球化思想等,为深入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厚的思想理论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进认为,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马克思站界历史高度,将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划分为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真正共同体。建立在人类解放基础之上的真正共同体,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种理论憧憬,是对人的与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关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洞悉世界历史的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体现了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在当代社会的重大创新,蕴含着对当前世界整体性的基本判断,标志着我们对时代主题认识的深化。”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程伟礼认为,由于世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当前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挫折,具有一系列新特征的全球化正在。这迫切要求摆脱发达国家对国际体系的,不再以追求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霸权为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化的新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世界梦联结起来,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深刻的世界意义。

  在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目标,不仅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外部,也是为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赢共享,体现了区别于中心论的全球治理观,彰显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大国担当,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晓莺以共享为切入口,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关联。她说,作为五大发展之一,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强调发展必须为人民共享。共享发展这一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同样适用于破解主导下的全球发展失衡、差距拉大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是为了让世界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和强弱,都能共享人类进步。它契合了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国愿与世界共享发展的胸怀。

  “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合国决议,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共识。”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逄锦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十分必要,它确保中国沿着正确的道前进,既不走封闭的老,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另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共性同样意义重大,它体现了中国发展的世界贡献。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消除贫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等,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与时代潮流。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表示,面对各种各样的全球性挑战,越来越多国家把希望寄托于中国。中国勇挑重担,回应世界期待,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为自身未来发展的前行坐标,并通过一带一建设等重大举措让这一宏伟落地生根。

  在谈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时,逄锦聚认为,中国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年达到30%以上。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基本解决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典范。其次,中国要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经济、、文化等全球治理的各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最后,面对逆全球化的抬头,中国要旗帜鲜明反对主义,坚定不移支持发展型世界经济,在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为世界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此次论坛由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