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网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前沿 > 正文

写在海洋地质社10周年之际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3-14 8:18:20 人气: 标签:地球科学前沿编辑部

  我国有辽阔的海疆,海洋资源极其丰富。然而,我国的海洋地质事业起步甚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海洋地质科学家们必须凝聚力量,尽快地向海洋地球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此,一个的学术交流载体,一个培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新学科的平台,一个海洋地质学家共享的刊物《海洋地质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金秋,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呱呱坠地。

  “其时,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不久,百废待举,凭着迎难而上的,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了这一重大责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业治铮担任第一届编委会主任。” 海洋地质社主编、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张训华回忆说。

  1982年,综合类海洋地质科学信息刊物《海洋地质动态》(月刊)也应运而生,2010年更名为《海洋地质前沿》。1983年,国家对外的需求,《海洋地质研究》正式更名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1年12月,在编辑出版《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和《海洋地质动态》两份权威期刊的基础上,海洋地质社正式成立,隶属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迎着国际海洋地球科学发展的大潮,30年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始终立足国家需求,结合中国实际,致力发表各种原创性的调查资料和研究,努力打造海底基础地质、资源地质、地质、灾害地质,以及海陆地质对比的学术交流平台,竭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今,它已成为反映我国海洋地质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张光威告诉记者,该期刊在1992年获部优秀期刊二等;1996年、2000年、2005年、2009年连续四届获选优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4年,在科技期刊专家评审中名列第一。

  以2007年为例,载文114篇,被引总频次达985次,被引半衰期6.58,他引总引比达0.89;影响因子0.710,5年影响因子达到1.076。在国外的发行量也逐年增加;并先后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等来源期刊;成为《中国地质文摘》、《海洋文摘》、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英国《地质文摘》等刊物和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的源期刊之一。

  与此同时,《海洋地质前沿》侧重前瞻性与综合性的报道,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侯贵卿介绍说,该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源期刊。1992年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三等,1996年、2000年、2005年荣获良好科技期刊。

  面对30年来取得的成绩,张训华表示,回首我们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无比怀念已故的前辈学者业治铮院士和朱夏院士,怀念他们对期刊的提掖和关怀。万分感谢刘光鼎院士、汪品先院士、张祜院士、安芷生院士、李吉均院士、秦蕴珊院士、金翔龙院士、金庆焕院士、陈吉余院士、王颖院士、朱日祥院士、丁仲礼院士长期以来的关心与,感谢历届学术顾问和编委的悉心指导,感谢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关爱。借创刊30年之机,将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全心全意为中国的海洋地质事业服务的旨,瞄准科学前沿,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使之成为我国海洋地球科学家名副其实的共同享有的一块科学园地。

  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我国海洋地质事业的灿烂的明天!这是海洋地质社全体人员的共同!

  1981年9月15日,《海洋地质研究》第1卷第1期正式版,我为她写了发刊词。1983年《海洋地质研究》改名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至今该刊已走过30年的历程。

  纵观《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三个比较明显的特色。一是刊物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尤其是海洋地学发展的趋势,及时报道和宣传先进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二是刊物紧密围绕海洋地学学科发展及其应用,开辟了“沉积与”、“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等栏目组成的海洋地学“百花园”;三是立足创刊旨,严格刊物、审稿制度,科学规范学术论文格式与要求。

  从国家需求来讲,我国面临着与相邻相向国家海域划界的现实问题,海洋地质学家们肩负着摸清我国海域相关地质情况、提高我国在海域划界等外交谈判中主动性和灵活性的重任;同时,也面临资源短缺问题。

  从地球科学而言,“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实际上就是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历史。我国的地质科学家,应该敢为人先,走到世界地学科技前沿,将我国的海洋地质放之全球地学系统来加以考虑,在海域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种资料,采用正演和反演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多次反馈、深化,以期不断地逼近地质事实,为我国的海洋地质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衷心期望《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能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形成特色,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力求办成国内一流的名牌期刊和国际有影响的知名,为中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被海水所淹没了的这部分地球在时间上的发生、发展,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但由于海洋地质学所要研究的领域和对象非常广阔,固体部分受控于全球构造体系,沉积部分又与过去的全球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又具有显著的全球性。海洋地质学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研究的空间尺度必须把和海洋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这就是所谓的以海为主,海陆结合。

  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我国的海洋地质科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的各类专项的形成,大刀阔斧地对临近我国的四大海区进行了详细的勘查。一方面为海域划界、油气资源等国家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的学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来说,科学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来驱动的。我国海洋地质工作仍应以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为导向。由于我国海域的调查研究,多数是以各类专项的形式进行。每个专项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而对基础性、学科性的研究则往往无暇兼顾。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的是凝练前沿的科学问题,重视标准化和基础数据监测的工作以及加强我国边缘海形成演化过程的研究。

  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和《海洋地质前沿》两个著名的海洋地质业刊创刊3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贺它们已取得的显著成就,更希望它们能成为业界展示各项的窗口,为发展我国的海洋地质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我们为30年辉煌成就而欢庆的同时,又需要冷静地意识到:我们起步太晚、起点过低,近年来的进展怎抵得这百年的落后。展望未来,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今后的30年,中国的海洋地质何方?答案很简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为中国变了,世界变了,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变了。无论我们主观上是否意识到,客观上我们面对的是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中国必须在战略上部署向深海科学进军。这是因为研究海底、尤其是深海海底的科学,已经成为地球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认识海底不同时间尺度的过程,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30多年前,加拉帕戈斯海底深海热液的发现,是一个转折。随后的研究表明:海洋原来是个双向系统:那里既有自上而下的能流和物流,又有自下而上的能流和物流。学术界这才明白,地球系统科学不能只看表面的圈层而不顾地球内部,而深海海底正是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两大系统的通道。

  海洋地质学科的另一种变化,来自海洋科学的整体。今天的海洋科学正处在转折关头:以船舶调查为基础的传统方式正在受到挑战,海洋科学已经不再满足于从海洋外面研究海洋,而是要在海底建设“实验室”、“气象站”,从短暂的“考察”向长期、实时的原位“观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作为中国海洋地质科学的,她必将通过发表的论文逐渐体现出新的面貌。展望未来30年,她将要反映的是中国海洋地质的重大变化,展现中国进军深海大洋、问鼎国际前沿的新旅程。让我们祝贺这进入“而立之年”后继续远航的学报鹏程万里!欲女经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