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网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前沿 > 正文

2017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综合考研大纲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9-12 20:26:02 人气: 标签: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综合能力是为招收基础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基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专业基础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基础医学各专业择优选拔,确保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基础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范围包括医学基础学科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医学微生物学。主要考查报考医学生的基本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正体生理和生化的机能调节,疾病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病理以及病理生理改变机制。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基础知识联系临床病变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试卷内容结构生理学约20%,生物化学约20%,病理学约22%,病理生理学约20%,医学微生物学约18%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影响因素,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4.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3.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机制,胃运动和胃排空及其调节。

  1.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能量平衡,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及其测定。

  3.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4.神经递质和受体:递质和调质和概念,递质共存现象;受体的概念、亚型和调节;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视觉: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折光异常,房水和眼内压;眼的感光换能功能,色觉及其产生机制;视敏度、暗适应、明适应、视野、视觉融合现象和双眼视觉。

  3.听觉: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2.下丘脑-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及其功能,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下丘脑-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的生理作用。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多肽与生物活性多肽;蛋白质的分类。

  2.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紫外吸收;茚三酮反应和双缩脲反应。

  5.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蛋白质的丙酮沉淀、硫酸铵盐析、电泳、透析、层析、凝胶过滤及超速离心等分离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

  3.酶促反应动力学: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代谢;糖原的分解代谢;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糖原累积症性质、特点及分型。

  2.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及功能:氧化呼吸链的组成;线粒体中重要的电子载体;电子传递链中各复合体的组成及功能;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供体;电子传递链的功能。

  4.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氧化磷酸化相关底物的影响及其转运;体内能量供应状态影响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线粒体DNA突变的影响。

  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一碳单位代谢;含硫氨基酸代谢;芳香族氨基酸代谢;支链氨基酸代谢。

  2.DNA的结构与功能:DNA的一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DNA的高级结构;DNA的功能。

  4.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核酸的分离与纯化;核酸的序列分析。

  3.真核细胞DNA生物合成过程:真核生物复制的起始;真核生物复制的延长;真核生物复制的终止。端粒的结构以及端粒酶DNA的合成;真核生物复制的调控机制。

  4.真核生物的后加工:mRNA的后加工;rRNA的后加工;tRNA的后加工。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的“携带者”-mRNA;氨基酸的“搬运工具”-tRNA;肽链的“装配机”-核糖体;肽链生物合成需要的酶类和蛋白质因子。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氨基酸的活化与搬运;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合成的延长;肽链合成的终止;多核糖体。

  1.自然界DNA重组的方式:同源重组;位点性重组;转座重组;原核细胞的多种基因转移方式。

  4.基因组学与组学:结构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微阵列、基因表达系列分析、大规模平行信号测序系统。

  4.信号转导系统的特点及其交互联系: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特点;信号转导通的多样性与交互联系。

  5.信息转导异常与疾病:G蛋白偶联受体异常及相关疾病;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异常与疾病;信号转导与药物。

  1.肝的生物作用:肝的生物作用是机体重要的机制;肝的生物反应类型及酶系;肝的生物作用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和影响。

  3.胆色素代谢与黄疸: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胆红素在肠道内的转变与胆素原的肠肝循环;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心病的关系。

  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1.肿瘤的概念、形态、组织结构、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征,转移的概念,途径,对机体的影响,和转移的机制。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6.性肺部疾病包括型呼吸宭迫综合征、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硅沉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各期病变特点及其并发症。

  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fengliuyiye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2.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肾炎包括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膜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以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肾炎包括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遗传性肾病、新月体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子宫颈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浸润癌的病理形态特征、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3.绒毛膜细胞肿瘤包括水泡状胎块、恶性水泡状胎块、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4.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纤维囊性变、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的病因、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形态特征、临床病理联系。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感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海绵状脑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8.性性疾病包括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病因、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论;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整体动物模型、离体器官模型和离体细胞模型。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交替、局部和整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神经、体液、细胞和机制)。

  脱水的概念;高渗性脱水的概念、发病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低渗性脱水的概念、发病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比较。

  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凹陷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的概念;常见水肿(、肾性和肝性水肿)的特点。

  低钾血症的概念、发病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高钾血症的概念、发病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高钾血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反映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pH、动脉血CO2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和阴离子间隙)的概念和意义。

  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发病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

  常用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的影响因素。

  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肠源性紫绀的发病机制;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机制。

  应激反应的三大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两个系统兴奋,即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细胞反应、体液反应。

  细胞凋亡的调控途径(主要包括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和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性Shwartzman反应、D-二聚体、血精蛋白副凝试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的概念。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水肿的概念。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阻塞性通气不足、性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和分流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包括肺通能障碍(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和肺换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

  3.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肽聚糖和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细菌染色、致病及抗生素等作用的关系。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形成的原因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6.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条件:细菌人工培养的方法和培养基的种类及在微生物检测和临床诊断中的用途。

  7.细菌方式、繁殖速度和生长曲线.消毒、灭菌、无菌和防腐等基本概念的区别及实际应用。细菌消毒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其用途;紫外线和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9.噬菌体的特性(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及其在细菌基因水平转移(转导)及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3.细菌外毒素的特性、致病机制及与临床预防和治疗的意义。细菌内毒素的特性、致病机制及与临床意义。

  7.沙门菌属主要生物学性状、包括抗原结构与分类及所致疾病。肠热症的致病机制、免疫特点及实验室诊断

  2.结核杆菌的的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感染与免疫(郭霍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意义及其应用。结核杆菌实验室诊断、防治原则(BCG疫苗)。

  7.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临床分期及实验室诊断(VDRL、FTA-ABS、TPHA、TPI等检查方法)。

  4.病毒遗传变异、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及意义(突变、基因重组、重分配、ts株、hr株和耐药突变株、缺损病毒间的互补、表型混合和交换)。

  3.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及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和免疫、病毒感染与肿瘤等。

  4.抗病毒免疫的主要特性:IFN、NK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中和抗体、血凝抗体)等。

  1.流行冒病毒(流感病毒,正黏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病毒结构特性、基因组特点与病毒变异等。

  3.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

  2.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特点和防治原则(在全球即将消灭的第二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种类及其优缺点(疫苗相关性脊髓灰质炎)。

  2.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及其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测及其结果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的性预防。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

  Ⅰ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Ⅱ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Ⅲ试卷内容结...

  【大纲原文】2016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全文 说明:与2015大纲对比,无变化。同学们加油! Ⅰ.考试性质 西医综合...

  Ⅰ.考试性质 基础医学综合能力是为招收基础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

  医学检验手册 AZJY-YXJYSC-1.0 医学检验手册 前言 实验诊断学是在实验室内对人体送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

  财成国际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