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网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前沿 > 正文

民族史前沿讲座第三讲举行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20-9-24 21:51:24 人气: 标签:材料科学前沿讲座

  (通讯员 沈雪晨 记者 曾江)为加强学术交流,推动民族史学科建设,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推出了民族史前沿讲座。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讲座暂时中断。最近主办方根据疫情的变化,决定采取互联网腾讯会议形式恢复讲座。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新江近日受邀莅临“民族史前沿讲座”,通过视频的形式为学院师生、广大历史学研究者及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题为“用本民族的史料研究西北民族史”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刘正寅教授主持。

  荣新江教授在中外关系史、丝绸之史、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敦煌吐鲁番学等领域有较为突出的学术贡献。讲座伊始,荣新江教授指出了用本民族史料研究西北民族史之必要。传统上的西北民族史研究主要倚赖汉文史料,这些史料的优点是年代清晰,可以帮助研究者建立有关西北各民族、王朝的历史叙事框架。但局限也十分明显。现有的汉文史料主要分为三类:历代王朝的正史,求法僧的行记,官员士大夫的文集。通过举例《旧唐书·于阗传》《大唐西域记》《会昌一品集》中对于西北民族的记载,荣新江教授认为,这三类史料无法为我们呈现诸民族在结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教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存在记载过于简略等问题,在帮助研究者全面掌握西北民族的历史面貌上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其中的某些立场和观点,更应引起研究者的。

  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新江近日受邀莅临“民族史前沿讲座” 通讯员/供图

  由此,荣新江教授引出了利用本民族史料研究本民族历史的重要性。荣新江教授指出,通过近一百多年来东学者的探险考察、考古发掘,西北地区出土了大量文书、文物,它们是最原始的一手材料,反映出当地人群的生活状况。对于历史学者来说,任何一种出土材料都是历史文本(historical text)。每一件文书、每一座雕塑、每一个纸片,无论是经过悉心编纂的,还是未经修饰的,通过历史学家的研究和分析,都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增进我们对中古时期西北民族历史面貌的认知。

  接下来,荣新江教授通过对不同地区出土文物、文书的分类举例,图文并茂地为听众展示了这些材料在研究中的价值。在古代西域地区,由于干燥的地理条件,保存下来的材料非常丰富。探险队曾在吐鲁番盆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发掘,出土了如高昌回鹘王国建木柱、回鹘王像、摩尼教(Manichaeism)文献等材料。它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图像,记载了当地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呈现出高昌回鹘兴盛的佛教、摩尼教状况。

  在中古时期的丝绸之上,佛、道、生活在同一城市之中,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此处交往交融,留下了丰富的多语种历史文献。其中包含高昌景教(Nestorianism)壁画和写本、叙利亚文(Syriac)景教写本、中古波斯语(Middle Persian)赞美诗、教粟特语(Sogdian)写本、回鹘文佛教故事、梵文(Sanskrit)、龟兹-焉耆语或吐火罗语(Tocharian)文书等材料,并存在使用一种文字拼写好几种不同语言的现象。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教之间的复杂关系,更能够深入到当地社会的生活中,并看到中国发明的纸张、建立的军政制度在当地的深远影响。

  在斯坦因(Marc Stein)的探险发掘中,和田出土了佉卢文(Kharoṣṭhī)《法句经》和大量的于阗语(Sakan)文书,反映出此地最早的佛教和经济生活状况。斯坦因还在保存完好的尼雅遗址(Niya ruins)中发现了由佉卢文写成的木板文书,拿走了大量木函、木简、印章、地毯,从中可以看到贵霜王朝(Kushan)的影响。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楼兰(Kroraina)发现了汉文《战国策》,显示出中国文明在西域的。

  敦煌的材料更为集中、完整,藏经洞中的文献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其中不仅有大量的汉文材料,古藏文的材料数目亦相当可观。如写于汉文背面的《吐蕃王朝编年史》,可与《资治通鉴》对读,若两部编年体史书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记载,则应引起历史学家的重视。又如《吐蕃王朝大事记》,完成于吐蕃王朝后期,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密切联系,从中可见吐蕃对中原制度、典籍的学习和模仿,这些记载在晚近的藏文文献中都被抹去了。仅编号P.1089的一件文书,就完整呈现了吐蕃王朝在边地的行政建置,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吐蕃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此外,粟特语文书、回鹘语书信和祈愿文、如尼文(Rune)占卜书、测试我的另一半于阗语书信和祷文等丰富的多语种材料也非常有价值。荣新江教授还为听众介绍了藏地和黑城(Khara-Khoto)出土的各类文献和藏传佛教唐卡。

  荣新江教授表示,中古时期西北民族的本民族史料数量大、内容丰富,包含二十余种语文。对于任何一个研究者来说,能够熟练掌握其中的几门语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学会使用英、法、德、日等现代学术语言翻译出来文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于是,荣新江教授介绍了吐火罗语、于阗语、回鹘语、古藏语、粟特语、中古波斯语和帕提亚语(Parthian)等语文的一手资料界范围内的整理、翻译和研究状况,举例了其中较有代表性者如《吐鲁番文献丛刊》等。此外,如学者编辑出版的《东方写本目录丛刊》,则完成了一项重要的编目整理工作,使得我们可以藉此了解写本文献的分类情况,寻找到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和教文献。最后,荣新江教授以“吐火罗斯坦”和十世纪的于阗王国两个研究个案为例,向大家展示了本民族史料如何应用于西北民族史研究中。

  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荣新江近日受邀莅临“民族史前沿讲座”。讲座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刘正寅教授主持。 通讯员/供图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在短暂的时间里,荣新江教授展示了他在“西域胡语与西域文明”课程中接近一学期的内容,让听众在家中便能浏览世界各地博物馆、图书馆有关中国西北民族史领域的一手材料。在总结互动阶段,刘正寅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荣新江教授的讲座展现出良好的国际视野,为大家提供了多语种史料使用的具体案例。荣新江教授还通过视频与同学们进行了在线互动。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