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网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前沿 > 正文

政经观|省科技获数和一等数均创历史新高深圳靠的是什么?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21-5-22 20:45:41 人气: 标签:什么是科技

  满清禁官2艳女情史5月20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省委、省对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2020年度省科技颁出180项,深圳有53个项目获,分别为自然科学3项、技术发明4项、科技进步46项,一等数量达到16项。

  有分析指出,此番拿下53项省科技,意味着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可以说,正是这条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让深圳在此次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获得多项大。未来,深圳能否继续赢得创新之都的美誉、能否继续收获基础研究结出的果实,能否继续支撑起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密钥依旧藏在这条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里。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43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表扬,深圳以“推进产学研资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被通报表扬。

  深圳为何能得到表扬?究其原因,是近年来深圳把推进产学研资深度融合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速促进科技创新转移。

  目前,深圳实施财政支持基础研究补短板工程,持续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冲锋,以立法形式确立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20年投入44.85亿元,占比达38%。

  同时,深圳出台我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以立法形式为构建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提供有力保障;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实施办法》,提出23条具体举措,成体系支持基础研究。

  深圳市委公布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提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深圳径”,面向前沿领域共性需求,聚焦集成电、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新型显示、关键新材料、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计划。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先导。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和2021年深圳市工作报告,都把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上。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担当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深圳2021年工作报告则提出,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突破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出台落实创新发展“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不断增添发展新动能。

  2020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在科学城正式启动建设,这是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后,中科院在国内设立的第四所大学。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所处的科学城,数年间从一片荒地拔地而起,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研究平台相继落地,创新的源头活水正在加速流动。

  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央赋予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之一,而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将瞄准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目标,着力优化科学建设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科学创新生态,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源头创新。

  今年3月,深圳发布《深圳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科学城将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重点领域为主攻方向,至2022年底,初步完成世界一流科学城布局,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框架;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期间,深圳市代表刘胜表示,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和核心承载区,科学城必须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在关键核心领域取得大的成绩。接下来,还要在设施平台的集聚、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区立法的保障几个方面继续再发力,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不断奋斗。

  2021年深圳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除了高标准建设鹏城实验室和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推动综合粒子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加快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湾实验室、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外,还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深圳径,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央地协同创新,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开展50个以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2018年1月14日,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构建“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化+科技金融,后又加入“人才支撑”,即以基础研究突破引领技术创新,以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以金融创新助推科技产业,通过有为带动市场有效、促进企业有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2019年1月才启动建设的深圳湾实验室是深圳系统布局基础研究的一个缩影,也可看作是深圳发力基础研究的“先头部队”。

  目前,该实验室已经设置了14个研究所/中心,课题组72个,近40名像他一样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及科研机构的年轻科学家全职加入,实验室工作人员达653人,其中83%是科研人员。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是长期致力于肿瘤生物学和肿瘤医学研究的科研专家。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有很浓重的行政管理色彩,深圳湾实验室没有这样的历史包袱,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更要敢为人先。我们的管理体制最根本的立足点,就是以科学家为核心。”

  “同行可能将六七成精力花在经费申请上,还有一成时间用来写论文。而我们,所有的心思都可以扑在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上。”一位实验室这样说。

  第一,科学家可以探索选题,自主选择最感兴趣、与国际前沿对接的研究课题,由实验室提供经费支持;

  第三,实验室通过对外设立性课题,及全力支持研究人员申请国家及地方性纵向课题,促进实验室与相关科研院所互动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社会力量也加入到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例如腾讯的“科学探索”,2020年支持50位青年科学家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无人区”。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