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网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焦点人物 > 正文

大学生记者团技能培训——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12-24 20:41:50 人气: 标签:人物专访新闻稿范文

  我们知道新闻报道的主体是事件,事件的主体是人,新闻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枚重磅,在一般性的新闻构成中,新闻人物报道虽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用的并不是很多,只要用就会发挥出不同凡响的影响力。我们说新闻报道是引领时代发展方向的,而新闻人物报道的作用也恰恰就是时代发展到某一特定历史时刻,我们所推出的最具时代代表性的人物,新闻人物在上推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发挥榜样的作用。

  比方说长江大学英雄人物赵传宇、“10·24”英雄群体等,一个个新闻人物就闪烁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引领着一个时代前进的脚步。

  不是说看着谁身上有文章可做就选择谁,我们不是写小说,也不是戏剧,被采访者身上有多少故事,有多少卖点,不能成为我们首选的条件,所谓时势造英雄,我们要选择的是,当时代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时,社会需要的一个学习榜样,新闻人物选择必须非常具有代表性。

  例如:学院“三风”建设时要选择“学风标兵”、“教风标兵”、“作风标兵”三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作为报道的对象。

  所以说,人物选择一定要慎重,要选择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不能猎奇,更不能贪多。选择人物时,要广泛打听,多方了解,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决定新闻人物的取舍。要让新闻人物在报道以后站得住脚,经得起人们的评论。

  选择新闻人物是个前期准备工作,进入采访阶段才是工作真正开始,采访是否成功,同样事关这篇人物报道的社会反映。采访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即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

  (1)采访前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多的了解这个人、研究这个人,弄清楚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他,选择他是为了什么主题,他的性格,他的人品,他的为人,他的社会口碑,他待人接物的方式,他的一些习惯,包括好习惯、坏习惯,在采访以前就要在心中对这个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即使是有些被采访人早就认识,同样不能忽视采访前的准备。如:事先电话联系,事先预约,以示对被访者的尊重。

  (2)采访前要拟定一个采访提纲。在选择这个人物的过程中,为什么选择这个人,就是这次采访的旨,有了这一个大主题以后,要根据前期的了解,拟定一个采访提纲。这个提纲一定要围着大主题转,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被采访人的性格习惯等设定一些无关紧要

  有些记者觉得,采访还得拿着一个提纲,是不是显得太没有水平了,我觉着不是,有提纲采访不仅能让你思更清晰,也同时会让被采访人认识到你是有备而来,对这次采访很重视,反而会赢得被采访人的尊重。

  记者水均益、张越,山东记者曹丽都是些名记者、大腕级记者,但他们都有拿着提纲采访的习惯,又有几个人说他们没有水平呢?

  (3)采访前一定要先联系。这看似一个小节,实际上非常必要,一是让被采访者有准备,二是显示对被采访人的尊重,同时,也通过这种渠道,建立第一次沟通,是块敲门砖。

  给被采访人充分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他们很多想法、很多故事也许不一定在我们的提纲之内,只要他跑题不是太远,尽量不要打断他,让他说,不一定哪一句话就是个闪光点,不要为了抄同期声麻烦,听着他说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随便打断被采访人的话题,这样,一是会挖不深,二是很可能打断被采访人的思,让他下一步不知所云。

  有些记者为了省事,按照自己的想法替被采访人写好让他念,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偷懒成功,不用抄同期;二是被采访人念的话,合乎你的要求。但是这样的结果是:被采访人说不出自己线)注意观察

  观察有两点:一看表情,是否是在你认真回答你的问题,他是否已经进入了被采访的角色。二看他的兴奋点,你说什么时他最感兴趣,在他心中,什么东西最让他自豪,然后,适当顺着他的话题添加采访题目,力求挖深、挖透。通过察言观色,与被采访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让他不设防。

  真正的采访,并不是为采访而采访,应该是一种打开的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朋友间的交谈。比如,著名记者穆青与吴吉昌等多名被采访人成为好朋友,就是很好的范例。

  人们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但记者不能因此于任何人之上,不管是采访学院领导还是普通学生,记者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高自大,要与任何被采访人建立平等关系,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完成交流,这样才能采访角度不出偏差。

  (1)以当事人的谈话为依据进行写作,不要合理推测、合理拔高,事实是新闻生命,做新闻人物报道同样要用事实谈线)要保留被采访人的谈话风格,不要,注意表现人物个性;

  怎么样写,它的前提是采访的是否深入,只要采访到家了,写作就是提炼的问题了,要舍得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

  总之,新闻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件细活,记者只有不急不躁,认真对待好每一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做好做活一个人物,做出一个反映出时代特征的人物。

  (1)含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2)种类: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1)概念: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又称、短讯、快讯和一句线)特点:A.篇幅短小;B.结构简单;C.叙事简明;D.一般一事一报;E.要求简而不陋。

  (2)特点:A.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主要着眼点;B.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主要价值取向;C.以突发性事件为其主要报道内容;D.以客观叙事为其基本特征;E.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其主要写作原则。F.动态新闻要给人以“动感”与现场感。

  F.在表现手法上,非事件新闻一般描述、概括兼而有之;G.非事件新闻是一种透视性的新闻报道,它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与新闻洞察力。

  (3)广义的非事件新闻包括综合新闻、记者、记者述评、新闻综述、采法札记、工作通讯等多种形式。狭义的非事件新闻限于消息体裁。

  (1)概念:人物新闻就是通常说的人物消息。是以消息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1)概念:指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

  3.开头通常有一段导语,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都要背景材料。

  (一)倒结构。所谓倒,指的是新闻事件的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即最重要的情况最先说,所有的重点内容都要在第一段中出现。

  第一段是导语部分,导语是一篇新闻稿的灵魂、精华所在。导语之后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严格地按照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的原则来排列。如果说导语是第一重要,那么事实1就是第二重要,事实2就是第三重要,以此类推。

  一是读者,读者的时间有限或受兴趣不可能将每篇报道都从头至尾读一遍,但只要读过第一段,就能对报道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二是编辑,在考虑版面不够或其他因素时, 常会对新闻稿进行删改, 哪怕只剩下一段或一句话(即导语)时,仍然留有公关人员需要向报告的最重要的信息。

  第三段又是第二段的补充。这样,每多读一段,就多知道一层意思。如果只读第一段,也可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倒式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并列结构。在报道的内容中有若干事件且几乎具有同等重要性时,可用这种结构。即先写一段概括性导语,然后将各新闻事件并列在一起。

  (三)顺时结构。这种结构的新闻稿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发生的事实先写,后发生的事实后写。其导语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新闻稿所涉及的最早发生的事件。

  导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道出新闻梗概,第二部分采用顺序结构,按事件发生的先后为序,以主人公豹子为线索建构新闻主体,生动自然,使新闻赋予画面感。

  在诸如“泮池五月风”等活动赛事的新闻事件可采用顺序结构,但语言要富于活力,叙述要清楚但不罗嗦,生动展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标题是新闻稿的“眼睛”,它直接影响对新闻内容阅读的兴趣。一般来说,好的标题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简洁、生动。准确,就是能确切地反映新闻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鲜明,就是要观点明确。简洁,就是高度概括,十分精炼。生动,就是要新颖、形象,给人以新鲜感。同时,还要注意在标题中突出的并不是组织名称、品牌,而是组织的行为和风貌。

  2.双行标题,。第一行叫引题(或称眉题、肩题),起交待新闻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的作用。第二行叫正题(或称主题、母题),起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表明主要观点的作用。

  3.第一行叫正题,第二行叫副题(或称辅题、子题),一般涌来说明时间或事实的结果,交待新闻消息的来源、依据或内容提要,对正题起补充说明作用。

  4.三行标题(或称多行标题),它由引题、正题和副题构成,各司其职,组成完整的一个标题,一般在重大复杂的新闻消息中采用这种标题。

  新闻稿的结构是较简单的,比较容易掌握。但却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抓住读者呢?别无他法,只有靠内容生动、导语新颖。由于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精华之所在,因此写好了导语,新闻稿的成功就有了较大的把握。要求导语的写作,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情,醒目、精炼、生动、引人入胜,使人读了马上能把握住要点。如报告火警的人的第一句话几乎总是:“起火了!”而绝不会拿着腔调地说:“今天早晨上班的时候,我发现锅炉旁边的小房里冒出缕缕烟雾, 感到有些蹊跷, 就快步前去,打开房门一看,啊-”如果这样报告的话,等他说完,房子已烧的差不多了!写新闻导语就要像说“起火了”那样干脆、简短、明确,一语中的。

  1.叙述型。把消息中最具新闻性的事实,简要地写在消息的开头,又可以分为顺叙、 倒叙、 插叙等几种。

  2.描写型。对消息中主要事实的某一场景,具有意义的某一情节或侧面,作简练而抓住特点的描绘。特别使记者根据目击事件采访而得的导语,能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气氛和情绪渲染,增强消息的力与生动性。

  4.评论型。在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的同时,对所报道的新闻加以评论,事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这就是评论型导语。

  提问型导语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不要无疑而问。所提的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如果答案不言自明,就不应该提任何问题。

  6.对比型。通过对比、衬托的方式突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新闻背景材料,顾名思义,指的是向新闻事件或人物提供“背景”的材料,在报道中起着映衬、补充、烘托、说明、解释等辅助作用。背景材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许多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任何客观事物都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存在,都与其他事物有纵或横的联系,这样就有了向读者提供背景材料的要求,读者也才能从事物的联系中来更好地、更全面地、辩证地认识、看待事物。

  其次,新闻报道的是新发生的事物,这就需要必须的说明和解释,新闻背景正是为了提供这种说明和解释。通过它可以使读者从更深层次认识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其涵义。 比如说,某地发生了强烈地震,就该地而言,是否历史上有过地震的先例?若古已有之,那么何年何月何日发生过多大级别的地震?情况怎样?震前有什么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背景材料加以说明。再比如,某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就开发某天然气项目而达成了协议。那么,在签订协议而举行的谈判中起了什么作用?两家公司将以什么方式筹集开发资金?两家公司以往有无成功合作过的经验?两家公司领导人是否同乡、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否类似等等问题自然产生。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如果红花是新闻事实,那么绿叶就是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新闻中不是的结构部分,它可以穿插在各部分之中。同时也并不是所有新闻都必须营造出一个背景。要不要交待背景材料,决定于表达内容的需要,不要为交待而交待。

  《新闻学基础》把新闻背景分为四类: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 历史背景。每个新闻事件都有其历史发展过程,人们也只有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充分认识此一事件的意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新闻价值。如在过去的三年里,发生事件的公司与另一与之合作的公司曾有过三次成功的合作项目。这就是历史背景材料。

  人物背景。为了使新闻人物的形象立体化,使他或她在读者中产生较深的印象,有必要交待一些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背景。

  地理背景。与人物背景一样,地理背景也可以使地名立体化,使读者对某一地方及该地方的声誉和有较深的印象。例如,扎玛纳什山边防站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四周是1000多米高的雪峰,夏有洪水阻隔,冬有大雪封山,交通极为不便。这样的地理描写,使我们了解到驻守那里的战士艰苦的生活情况。

  事物背景。读者的知识面总是有限的,为了是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某一事物,有必要交待一些与该报道对象有关的事物背景。

  没有写的是我们及一些通讯员,甚至记者常遇到的头疼问题。所以善于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是写出通讯报道的关键。

  也就是新闻的题目,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标题制作贵在醒目、得体、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①概括性导语。导语往往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避免了消息写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淹没在大量一般性事件各,突出了新字。

  ②陈述性导语。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又叫编年史式,这种形式使消息情节步步推进,事件的在后面出现,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⑤评论型导语。就是在叙述事实的同时,立即对事情作出评价,提示其事物的现实意义。 ⑥设问式导语。设问式导语就是在消息开头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然后加经解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想。

  遣词造句的总原则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准确、生动、言简意赅,含义隽永,以收言尽而意未穷之效。应尽可能使用大众化词语,少用生僻的行话和过于专业的技术用语;用词要尽量生动多变,减少重复用词。

  (一)首先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的时代,掌握新闻宣传报道光说不练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光练不说同样会事倍功半。而我们新闻战线上的学生记者、通讯员就是校园的,就是要将校园所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各种成绩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本学校,了解本学校,为本学校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为本学校赢得良好的声誉。

  同时还要热爱新闻宣传报道这项事业,有一句话讲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你就会热爱它。作为基层通讯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是件苦差事,有时为了一篇,经常深夜伏案,殚精竭虑,,辛辛苦苦写出的,投出去也可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另外,在新闻写作之前对信息需求的判断、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信息资料的逐步积累和深入加工的过程,也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需要通讯员要耐得住寂寞,自觉地、持之以恒地面对各种挑战,要付出比多几倍的努力和心血。惟有如此,方能渐入佳境,最终修得。因此,我们校园学生通讯员只有增强责任感和感,从内心深处培养新闻写作的兴趣,热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二)勤奋学习,多动笔写作是写好新闻宣传报道的基础。我们都是学生,新闻写作基本上都是挤占自己的业余时间,加之身处基层新闻信息来源有限,不可能每天都遇到惊天动地的新闻,若想在报刊上“抛头露面”,不勤奋是很难出成绩的。俗话说,勤能补拙,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性和洞察力,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习方式很简单,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资料的理解,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或者通讯员,新闻写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做到认真研究报刊刊登的新闻,做到对号入座。因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报道重点;每个版面也都有侧重,都有自己的固定栏目。因此,学生记者和通讯员要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在仔细研究各个版面、各个栏目报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整理素材,选好角度,按的版面、栏目有针对性地精心采写、对号入座,就能大大提高的命中率。

  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或通讯员,要想拓宽报道面,不但要写身边有特色的消息、通讯,还应紧密结合学院管理实际,及时反映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这方面的稿子可以采用图片、言论和读者来信的形式,以增强宣传报道的现实指导性。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了,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我们在激动之余,还要冷静下来及时地把见报和自己的底稿进行仔细研究对比,从标题到内容,看一看编辑做了哪些改动。通过学、写、改反复“”,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自身不足,再应用到工作中。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还要善于与其他人了解与沟通。就像打仗需要知已知彼,营销需要了解需求,做通讯员也要善于了解与沟通。及时了解学院的、政策,分析现阶段各种宣传媒介的宣传导向,如果把宣传稿比喻成一件商品,把编辑比喻成客户的话,我们要先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需要哪些方面的文章,然后才动笔写文章。找到了需求,我们还要注意适销对,就是要积极了解各个版面的主旨和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投送,这样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善于观察和总结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学生,身边不会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到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总结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 另外要善于抓点。这里的“点”指的是新闻点。每篇新闻报道都应有它值得报道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体现在这个点上。

  学院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的目的性,而这个目的性往往都是围绕目前工作的热点、焦点所开展的,因此,在写新闻稿时不但要真实描述新闻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还要不断地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并且在中要明确点出,一针见血,这样才能避免写出来流于形势,缺少内涵。要善于充分利用新闻图片。因为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待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就是一篇很好的图片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

  还要善于“未雨绸缪”。未雨绸缪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写稿也是这样,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企业在搞任何活动之前,应先了解活动的主题,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心中打好底稿,活动中仔细观察和认真发掘,活动结束后就能很顺利的写出新闻宣传报道。要善于把握新闻时效性。也就是说要有及时宣传报道意识,一定要及时报道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否则新闻时效性一过,新闻宣传写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例如宣传报道“”服务工作,等“”过了再写稿,写得再精彩也就不会被采用了。因此,把握新闻时效性是能否的又一关键。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平时多读书看报,从中找到自己写作的切入点,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尤其是刚刚开始踏入新闻宣传报道的小记者,最好多读多看别人写的文章,不断总结摸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掌握新闻宣传报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新闻写作质量的。采写高质量的新闻是检验一名站记者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上稿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每次下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所要写的对象到底是不是新闻,有没有报道的价值,如果不弄清楚这点,就算你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效果不一定好,投出去估计大海沉石的几率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超前思维,时时处处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命中率。对于提高质量问题,一方面要在新闻的标题上下功夫。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一篇新闻宣传了说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的命中率。我们记者向,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是标题,因而要仔细推敲,容不得半点马虎。当然,标题怎样才算好,每个人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三点是最基本的:一是要贴切、醒目、生动。二是要短一些,简洁一些。三是要有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切忌。另一方面内容丰富。一是要找准重点,抓住一个“早”字。即结合学院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迅速、及时地反映本管理中的做出的成绩。二是要反映热点,紧扣一个“活”字。即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反映学生的呼声和愿望,敏锐地发现、捕捉在广大学生反映强烈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三是要对准焦点,

  力求一个“准”字。即在反映各类问题时,必须实事求是,既要报喜,也要报忧,对事实不夸大不缩小,力求准确实在。四是要抓住特点,突出一个“新”字。即要立足实际,及时挖掘学院管理中特而新的东西,写那些不同于其他学院的自身特点、优势和具有开创性的经验、成绩。

  总之,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有强烈责任感和感,勤奋学习,多写作、多,勇于奉献,就能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就能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干出成绩,为文理学院的新闻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