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网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焦点人物 > 正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校友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11-5 5:14:42 人气: 标签: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1995年8月至2001年8月在胶州市教育体育局工作,先后担任教研员、教研室副主任。2001年8月至2003年8月任局长助理。

  系青岛市人民第五、六、七届兼职督学、胶州市第十六、十七届代表;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名校长、学科带头人;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十几项并获,出版《走自己的—我的高中生涯》和《高考数学探究与引指》等专著。

  2018年8月5日上午八点,笔者来到胶州市实验中学。胶州市实验中学是朱清文校长任职十几年、凝聚了他万千心血的地方,同时也是笔者奋斗三年、倍感亲切的母校。在与朱清文校长进行短暂的交谈与商讨之后,采访如期进行,就“回顾校园生活”、“感慨万千”、“寄望今日青年”三个板块跟朱校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受益匪浅。

  本版块主要就朱清文校长大学生活中的感慨和进行发问。朱校长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校园生活,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洋溢着青春和阳光气息的动人画卷。

  Q1:请问您当时选择山东师范大学的初衷是什么?是心中的教师梦,还是被山东师范大学某一方面所吸引?

  第一,从小学开始,我就深爱自己的老师——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这一印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优秀的老师是我的偶像,尤其是我小学一至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潜心教学,爱生爱校,让我敬佩得五体投地,生发出“以后也要做这样一个受学生爱戴、同行尊敬的好老师”的想法;而个别老师则让我觉得他们还有应该更好,例如有些知识要是讲的更细更深就更好了,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如果更耐心一点就更好了,如果让我来做我也许能做的更加完美。这两种印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交织汇聚,促使我立下“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一志向。

  第二,是受到我高中老师的。高中是我成长的关键时期,我1982年至1985年就读于胶州市第一中学,当时刚刚确定了中国第一个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那时,我的班主任丁老师告诉我们:“教师在未来会是天底下最的职业”。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进一步坚定了我做老师的,而且最终,全班有十几位同学选择了师范类专业——当然也包括我。

  此外,我之所以选择山东师范大学还与自己的小情结有关。当年的山东师范大学的招生简章让我眼前一亮,至今仍记忆犹新。我记得,简章的封面是心中的伟大毛, 毛体“山东师范大学”这六个字,醒目大气。兼之简章上介绍道山东师范大学郁郁葱葱,是“千佛山脚下最美丽的校园”。第一眼我就爱上了这所高校,如果以后有机会回济南,我也一定要回山师走一走,再去看看我永远的母校。

  Q2:正如您所说,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美丽,文化气息浓郁,地理优越,请问这样的校园对您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素养培养有什么影响?

  答:育人。山东师范大学浓厚的文化气息,尤其是优越的地理——齐鲁之邦,一直以来启蒙着我,对我的人生影响至深。

  当年的我,以为大学就是高楼大厦,就是名师云集,可是进入山师我才发现,高楼大厦并不是大学的标志。大学,不应只是楼高,而是以文化为核心,拥有高屋建瓴的大师、人文气息和育人层次。齐鲁大地上优秀的文化时刻熏陶着我,亦影响着每一位山师学子,给他们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刻的启润和提升。胶州实验中学的校园里设置的“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牌就是山师文化送给我的财富——我从“礼智信”中明白了为师要学高;从“温良恭俭让”中明白了“身正才可为范”的道理;同时我从“忠孝勇”中明白了为人应本分。这是山师的文化内涵,更是齐鲁文化的精髓,除了山东师范大学,任何一所师范类院校都无法兼顾这些文化与资源——还有什么能比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齐鲁优秀文化熏陶更有利于一位人民教师的培养呢?

  所以说,齐鲁之地养名师,山师之地育名人,山师不仅了我专业技能,她那种浸人入髓的优秀文化更是让我受益终生。直至今天,我也在努力传承山师浓郁的文化氛围,打造胶州实验中学发展的核心。

  Q3:可以感受的出来,您对大学充满感激和怀念。相信您在大学里一定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吧,您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我的大学生活实在美好,难忘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这是一个让我说不完的话题。当时的我们可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八十年代当之无愧的时代骄子。我感觉,太阳升起的每一天都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各种各样的晚会、联谊等等都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活力和新鲜感。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作为班干部,提议全班同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泰山之旅。当时大家心里都有一股,济南和泰安距离很近,无需组织和号召,就凭借着这一股相约坐火车去了泰安。一口气走到泰山脚下已是晚上,同学们也没有任何专业准备,即使这样,大家硬是凭着一腔热血,靠着强大的凝聚力,深夜行军,徒步登上泰山。在了汗水和露水的洗礼之后,终于在黎明之初、于泰山之顶看到了壮观震撼的日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酣畅,让我真正明白了人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从那以后,我就暗下决心,此后余生与书为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学下去,走出去。这是整个泰山旅程给我留下的最深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并没有手机等通讯工具。如今我们爬泰山途中走散了可以打个电话或是发个微信,但在当时,走散了大家就一股——我一定要爬到泰山顶,即使在爬泰山的过程中失散,大家也一定能够在山顶相会。

  Q4:每个人的成长之上都应有许多,他们的如灯塔如标,着我们前进。请谈谈您在大学中曾遇到过的难忘的老师,并谈谈您对“师道”的理解。

  答:三十多年,我始终铭记着四个字——如山。一个学生遇到好老师是一种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一种光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千千万万的好老师则是一种希望。

  我与自己的分别已将近三十年,至今仍记忆犹新,他们的师德、师态历历在目。比如我们的数学系,也就是现在的数学与统计学院,当时的团总支李章泉——的确人如其名,他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关怀至微,如泉涌一般滋润我们的,浸润我们的灵魂。当时他和我们学生心贴得特别近,悉心关心学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督促我们成长成才。现在李已经退休了,如果有机会回济南,我一定去拜访他老人家,衷心希望他老人家身体康健。

  还有当时严格要求学生、时时搭建学生发展平台、放手激励学生成长的员孔老师,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师”。每每想起他,心中就有一片一般倍感温暖,尽管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他也是真的为学生发展着想。在我大学四年中,他与学生建立了良好关系,成为亦师亦友的存在。现在这位孔老师已经任职了多个学校重要部门领导,去年到了省内另一所高校任领导职务,在此,我代表同学们祝愿孔老师工作顺利!。

  另外,还有我的高等代数的老师——李师正老师,他一丝不苟,儒雅大度,正直幽默而且专业高深,令我无限感念。他的高等代数课讲得非常精彩,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也是我成绩最好的专业课。当然了,还有一些让我没齿难忘的,如空间立体几何导师董奎哲老师,数学分析导师洪建青老师等,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但他们授课时的师姿师态仍清晰地屹立在我的脑海里。他们正像航标一样,着我前行,他们给我的关心和帮助,是我此生最大的财富。

  提及“师道”一词,我另有深切体会。大学时我担任系学生会的干部,我们学生会有感而发,在教师节的时候组织成立了“桃李”。由全系的同学自主发起,自主评选,自助颁,一届一届传承下去。李和孙老师在颁仪式上说道,这个,是他们一生中得过的价值最高荣誉。

  由此可见,师道,素来指重道与之理,从师问学之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师道”也越来越成了一种社会意识,成为了一种教育思想和为师,成为了一种风尚,是教师自己和普罗大众对教育事业社会价值的充分肯定。浸师道,这也让我明白,师者,不仅仅需要授业解惑,更需要给予学生以,除了专业知识过硬以外,还要尽心尽力地付出、用心关爱学生,从心灵和上培育学生,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获得一种,从而使得学生从心底真的尊重热爱老师,使老师也获得他认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褒。

  这一版块主要采访了朱清文校长从为学生到为人师的心历程和转变,了解到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是怎样一步步成长,成为独当一面的高中校长。其过程充满,也饱含。

  答:我记得当时我们这一届三个班,一百二十多名毕业生,大家大部分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而我义无反顾地选择这份职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喜欢”。之前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也说过,我上学的时候一直有个小目标——要做一个比我的老师更优秀的老师;另外,我的父亲也曾是一名教师,更让我从小对这份职业充满兴趣和了解,在漫漫求学中,深深地被这份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所以我选择了成为人民教师,并在此后三十年的生涯中进一步真切感受到了这份阳光下最光荣职业的巨大魅力,感受到在我们老师学生教学相长的互动下,一颗颗未经雕琢的、如璞玉般的心灵被精心打磨成器,是何等的喜悦和自豪。

  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要登上之前的那份激动。准备第一次讲课我花费了很长时间,反反复复模拟了很多次,但当真正站到上,面对那么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的内心还是充满了忐忑。但是最终讲课非常成功,博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也给了我自己的自信和快乐。从那以后,教的学生一届又一届,让我真切感受到,讲课可以让我更加充实。再加上从事教育事业近三十年以来,我了四次教育界的大。教育让我内心充实的同时,也让我的思想更加丰富。这四次的教育使得教育行业始终朝着良性发展,也在一次次刷新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认识,不断丰富着我的思想,让我明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教师,不能单纯追求上好一节课,而应该追求成为一名教育家。

  参加工作以来,我也发现,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不是教师的全部含义。教师还应该负责任,懂担当。因为教师教书育人,势必要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在这一薪火相传的过程中,就要担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所以我始终把责任作为学校的办学核心。教师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凸显出这份职业的伟大与闪耀。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教师这份职业。

  Q6:您在大学的时候,是坐在下面听着老师给您讲课,而参加工作后,您是站在上给学生们讲课,从“为学生”到“为人师”,其跨度和落差相比不会太小。那么对于教师和校长这两份职业,您在大学时的预想和您实际参加工作后感觉有什么出入吗?

  答;差别还是很大的。我在大学的时候,只是单纯地认为老师和校长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校长也是老师,它们无非就是舍友和舍长、同学和班长的关系,同质不同称。但实际当自己真正成为老师、成为校长的时候,我发现这二者的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要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首先要做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懂教育、守规矩。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阐述了一个很深刻的含义,因为校长这一职业可谓是性质特殊、神圣、责任重大,校长直接带领了学校的发展。校长有六大职责,我觉得字字珠玑:第一,要规划引领学校发展;第二,要重视学校文化氛围培育;第三,要领导课程教学,;第四,要引领教师成长;第五,要优化内部管理;第六,要调适外部。这就要求校长们重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要刚性制约和柔性管理并济,不能关起门来办学。

  成为一名校长,制度应时刻放在第一位。我始终认同一句话,叫“二流的制度胜过一流的人才”,因此,校长需要有坚定的,治校不止治教。要重视学校制度建设发展,进行管理、自主管理,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为校长,我认为不是单纯教好知识,更要胜任每一份工作;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住每一次;抓好每一次机遇,书写好一段历史。校长的工作是多样的、随机的,教师培训、学校党建、学校基建、老师专业发展、学生管理等等工作,让我在老师、、校长、学生等多个角色之间互换,和各方面沟通交流,抓住每一个机会促进学校发展,不盲目,茫,有计划,有头脑,不追求千人一面的学校发展,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品牌。

  当然了,校长和老师也有共同之处,就是二者的职责都是育人,都需要一种不忙忙碌碌的工作状态,和谦逊低调的工作态度。要有一颗虔诚的事业心,充分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尽自己努力促进学生发展。

  Q7:踏进胶州市实验中学的大门,入目便是郁郁葱葱的绿植,还有新建的“地理园”,处处体现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体现着朱校长的匠心独具。请问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来,您觉得山师在您职业态度或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什么贯穿始终的影响?

  答:是的,我办学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山师的影响。山师带给我的,可以归为两个字——卓越。是山师的卓越,激励着我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卓越”二字放在第一位。山东师范大学是师范类院校中比较优秀的学校了,而我作为山东师范大学的一员,有什么理由不把“卓越”作为首席追求呢?

  参加工作后,我去过很多学校,从胶州市第二中学,到胶州市第三中学,再到现在的胶州市实验中学,每到一个学校,我总是要用心梳理一下这个学校的办学旨、教学,及校风、学风、校训。在这些当中,我总是要把追求卓越放在第一位,在担当责任的前提下努力追求卓越,我想,这是山东师范大学影响我工作最深的地方了。

  答:这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把“成就感”和“挑战性”放到一起去思考比较。我觉得,二者不能断言孰重孰轻,在不同意境下有着不同的体现。关于“挑战性”,无论什么行业,都会存在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挑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之前提到过的内部管理和外部调适,这些都是挑战,还有来自学生、家长等教育对象角度上存在的挑战。且时代在发展,教育界也是日新月异,在变,挑战就会无处不在。尤其是你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必然需要面对挑战,而正视挑战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更加卓越。

  而关于“成就感”,我感觉,教育行业要优于其他行业,“成就感”时刻伴随我们左右。一节课,了孩子们知识,把孩子不明白的地方给他们讲明白了,看着孩子们脸上的满足,这就是一种“成就感”;看到孩子们在学习我教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学会了其他东西,看着他们从低年级走进高年级、脸上逐渐褪去迷茫与青涩,这也是一种“成就感”;把孩子们从胶州实验中学送出去,送到他们喜欢的、该去的地方,是一种“成就感”;看到毕业了的孩子们回母校,看看老师,讲讲自己的进步发展,更是一种最高的“成就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正是在接受挑战中才体会出成就,没有挑战就谈不上成就。反之,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成就感,我们才会对教育事业更有自信,更有自信才会更积极地去迎接挑战,所以我认为,“成就感”和“挑战性”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Q9:在您的三十年里,您了教育事业的,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们的成长,您觉得最让您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答:要说最让我难忘的事情,那就从棘手的问题说起吧,之前我也说过璞玉的问题,由璞变玉,需要的是老师不断的打磨。作为孩子,他们在成长上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们一直存在的孩子打架、早恋等问题,但是我觉得,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学生都是合格的,能不能把一个合格的孩子雕琢成合格的人才,便是教师的工作。

  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我在施教过程中对问题孩子的态度和做法。这件事情发生在我入职的第一年,当时我教的学生里有一位入学成绩不是很好的男孩子,因为他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好,甚至求学过程中的一些平时的表现也不尽如意,我便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其实现在想想,他之所以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学习习惯不正确。而我当时刚刚毕业,年轻气盛,采取了一些较为极端的方式教育他。这样的也使得这个学生更加消沉,学习成绩一步步下滑,而我,作为他的老师,也未能在他的成长道上尽到关爱学生的责任。他地度过了三年很灰暗的高中时光,最后也未能升入更高的学府,而是一毕业就直接走入了社会,参加了工作。

  多年后的某一天,这位男同学回学校看望我。他告诉我:“老师,我不是记仇的人,但是我仍然记得您对我总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现在我也为人父母了,孩子也很顽皮,我终于能理解您当时对我的严厉甚至苛刻了。尽管我现在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我当时高中毕业后看到同学们考入大学有了更好的生活,我便开始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工作,在工作中感受到了艰辛,很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现在的我,更是体会到了教育孩子的不容易。为了管好孩子,让孩子能好好学习,我想向您请教教育方法,向您请教怎么教育好孩子。”

  这位学生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当时我对这个孩子态度并不好,仅仅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却没有去了解过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之后我才了解到,这个孩子家庭情况也非常复杂。而这位同学在毕业后,在老师的和苛刻后,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从业者,甚至一直怀着一颗,毕业多年后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来看我。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非常大。这让我深刻明白,人无德不立,教育也应该以德为先,不管学生成绩如何,都要先培养他的品德。就像这个孩子,当时他的成绩并不好,我也觉得他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但是现在,他成为了品德、懂得拼搏、懂得实干、懂得尊重人的人。现在想来,自己当时的教育方式还是可以改进的,不是学习成绩科科考满分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立德树人更重要。

  答:是的,教育是相互的,我教学生,学生也在教育我,在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中,我获得了最高层次的需求,就像马斯洛在教育心理学上谈到的,人类最高层次的追求就是尊重,我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得到最多的就是尊重,再就是我不仅感受到了孩子们心灵的纯真美好,在教育实践中学到了很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知识。

  朱清文校长的经历是三十多年教育生涯给予他的最宝贵的财富,他愿意将这些宝贵财富传递给今日山师学子,他们怎样实践、怎样学习、怎样成为一名线:中国每年都会有大量大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请问您怎么看待当今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或者说学以致用能力?您觉得除了动手实践能力,当下社会还对大学生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我觉得当今大学生最应担负的责任就是担起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责,而拥有动手实践能力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想创新,必须先动手,必须先实践,凭空想象就是天方夜谭。要想创新,必须要使动手和实践成为一种时代常态,动手实践能力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发展需要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

  当下,除了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还需要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和奋斗之后,面对当下这个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必须掌握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现在社会不需要你在大学中记住多少知识,多少东西,因为一个小小的“百度”可以解决你无穷无尽的问题,但是,一定要避免知识碎片化,要懂得利用互联网时代去深度学习。

  首先是“德”,“国无德不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讲,那它就不能长久发展;而人无德亦不立,一个人没有品德,他就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因此,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自己立德,加强自己德行的,再谈育人,再谈授业解惑。我想这对当代大学生尤其重要,现在每年会有很多高校的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在这个发展的时代里,我们看到大学生们优秀的一面,也听到了不少负面新闻,出现了大学生面对生活压力下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等情况,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未来的老师,首先要掌握优秀的品德,让自己足够强大。同时我也把“德”作为胶州实验中学的文化核心之一。

  再者是“应”——应该掌握的本领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教师要掌握的基本功必须熟练掌握,基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环节、班级领导艺术、家校沟通等多方面的技能应该先行学习掌握。

  最后一个是“受”——承受,我要提醒未来从事教育行业的师弟师妹们,要承受住教育生涯中的种种困难,要承受得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物质上的清淡,要承受住每天工作的单调寂寞,教育事业虽然光荣,但是平淡,要懂得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教育的单调重复,不骄不躁,抛却功利,忍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拥有一个好心态,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当然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培养的能力还有很多,我觉得我提的这四点,是未来的“准教师们”必须要做到的,大家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努力做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Q13:大学四年,给您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年,您也从未后悔。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您都是山东师范大学的优秀校友,是我们的师哥,是我们的榜样。在采访的最后,您有什么话想对母校,对在校的师弟师妹们说吗?

  高中三年,每次开学典礼上朱清文校长都会精心准备一篇精彩的讲稿,与同学们畅快地探讨学术,体会人生。何其有幸,时隔一年,再次聆听到朱校长的,获益良多。朱校长举手投足带有师者风范,那是一位教育者在学习工作中因文化而具有的风度与气质,面对我们的问题仔细思考,认真回答,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山东师范大学的回忆与感激,充满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

  通过这次采访,我能感受得出,山师千佛山校区浓郁的文化气息早已渗入朱校长的深处,这种文化气息也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比别人多一份情怀,多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作为教育者,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人文情怀和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更深的教育,影响学生做事。

  作为山师学子,我们未来也许会直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许会应用学到的专业知识,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求我们始终怀有一颗授业解惑的恒心,有着为人师应言传身教、不在空谈更重实行的,抱有教学相长的诚恳态度。每一位学生都是未经开采的原石,需要教师能工巧匠,悉心开采,磋磨成器,在成就他们的同时提升自己,享受成长的快乐,未尝不是人生幸事。

  现在的我们也许刚刚接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门类,对教师工作也只是略懂皮毛。但不要忘记,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未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的模式、教学的内容也会更新换代,但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永远是抱一颗,催万树花开。相信朱清文校长等先辈们的谆谆,定会如薪火一般传递不息,终将燎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怀抱的对教育的一颗,也定会代代相传。

  推背图全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